原标题:创业短短三年,王健林竟打222场官司,还被人“放鸽子”50多次?
人的一生当中,需要面临很多选择,小的方面来说,你可能买个早饭都要做选择,到底是吃煎饼果子,还是吃煎饼果子多加个鸡蛋?大的方面呢,很多人毕业以后,就会面临就业选择,是打工呢,还是创业呢?是去大公司上班呢,还是到初创企业上班呢?
就是这一系列的选择,才让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活法。但关于创业还是打工的问题,小编在这里还是要给大家一些建议的。
首先,和打工相比,创业要更加辛苦。因为打工有固定收入、有固定工作(虽然事情可能比较杂,但也有个范围)。但创业不一样,可能大家每天需要面临的问题都是各不相同的,你也不知道该请教谁,更别提有什么固定的收入了。
所以,大家在选择创业前,一定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有迎接这些问题的准备,如果没有的话,大家还是安安心心打工比较合适。
这并不是小编在危言耸听,任何人的创业都是如此,不信的话小编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。王健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,他是一个标准的“红二代”、“官二代”,他父亲不仅是地方干部,曾经还是一名老红军。就连他的老婆林宁,也是一个“红二代”。
可能在大家看来,这样一个背景雄厚的人,创业成功是必然的。但说句实在话,国内的“官二代”、“红二代”也不在少数,为什么只有王健林成了亚洲首富?说到底,还是和他的经历有关。
要说经历,王健林创业初期的那段时间,正是磨砺他、让他有了以后成就的奠基石。
大家应该知道,王健林接下万达前身的时候,它是一家濒临倒闭的房产公司,所接的第一个项目,也是别人都不愿意接的棚户改造项目。
但就是这么一个项目,王健林也做出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效果,让他有了一定的名气。不仅如此,当初他接下了一个项目,因为遇到政策变化,贷款十分困难,但他却急需2000万的贷款。那时候,他跑了很多家银行,却没有一家愿意贷给他。
最后,王健林依靠政府对企业的扶持,被安排去找一家银行的行长,声称他会帮王健林解决问题。但是呢,这个行长施展了“拖字诀”。刚开始的时候,他还会见一见王健林,表示让他稍微等两天。后来,干脆就躲着王健林了。
没办法,王健林也感觉很丢人,但企业想发展下去,就不得不继续去堵行长。但行长呢,如果王健林从前门来的,他就从后门走;如果被王健林堵到了,就称自己要开会,让他周几再来。而等王健林按照约定的时间来的时候,行长已经在外地了……
就这么前前后后找了那个行长五十多次,才最终把贷款拿下来。那段时间,王健林有时候甚至站着等行长整整一天,不说其他人,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丢人。
大家看到了,即便王健林创业,也是那么不容易,大家创业时,面对困难还有什么话说?